【领区经济】北威州加速打造“德国硅谷”
2017/12/08

北威州经济部长平克瓦尔特

  举世闻名的美国硅谷是一条长80公里、宽20公里的狭长地带,那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处女地。20世纪30年代末,以惠普为代表的第一批初创企业在斯坦福大学的支持下来到那片土地安家。依托于附近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大学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硅谷逐渐云集众多高科技企业,如今已成为汇聚美国高科技人才、迸发科技灵感火花的创新高地。

  巧合的是,在德国,从杜塞尔多夫到波恩和亚琛两地的距离也都在80公里上下。在北威州经济部长平克瓦尔特眼中,这两段“80公里”正是德国未来机遇之所在。这里聚集着一大批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众多对初创公司态度友好的成熟企业,完全有条件在此打造“德国硅谷”。

  不过也有人认为,北威州的优势固然得天独厚,长期以来各地却并未取得应有的发展成果。诸如波恩仍沉湎在联邦德国旧都的历史荣耀中;亚琛尽管先后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工程师,待他们学成后却更愿意前往外地发展;“传媒之都”科隆和“电信高地”杜塞尔多夫同样安常习故、不思创新。

  这样的局面如今终于有望得到改善,北威州各地正先后掀起数字化浪潮。波恩、埃森和科隆等城市相继与高科技之城特拉维夫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老牌大企业也纷纷加速开拓新市场、寻找创新人才。杜塞尔多夫工商会干事长贝格豪森(Berghausen)指出,莱茵城市群正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科隆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斯基比奇(Skibicki)也表示,莱茵地区各大城市禀赋优越,资金充裕、经济产业完善、教育水平高,这些城市之间应当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亚琛可以从中扮演重要角色。亚琛工业大学是城市的发展中枢,堪称“德国的斯坦福大学”,其机械工程等专业稳居世界前列。亚马逊公司自2017年初在此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目前拥有80名员工。信息技术专家和语言学家在这里共同尝试将由亚马逊研发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转化为德语版本。

  平克瓦尔特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在他看来,硅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在研究者、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而取得成功。如今,北威州校企合作愈发紧密,一如当年的硅谷。

  不过,单凭德国高校自身投资初创企业,就目前而言实施难度还很大。类似舒(Schuh)这样选择下海创业的大学教授则极为少见。舒曾经在亚琛工业大学担任教授,目前在北威州是最被人们看好的创业者之一。他于2010年与工作伙伴合创电动汽车公司“街头滑板(StreetScooter)”,公司发展颇为成功,后由德国邮政集团收购。舒将收购所得资金直接投入下一个创业项目——小型电动车“e.Go”的研发工作中,其目标是到2022年在亚琛生产10万辆电动汽车。

  这一案例向人们指出“德国硅谷”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当前,德国能源及钢铁等产业发展疲软,经济上急需新生力量推动。北威州需要更多像舒这一类人才,他们通过创业赚得第一桶金,再将资金投入后续研发,不断追求创新。而亚琛、科隆、波恩以及杜塞尔多夫一带未来将成为重点发展区域。

  当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例如柏林就曾为打造初创企业之都历经20年。不过北威州也并非如同当年的硅谷在一片荒地上白手起家,而是需要更好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力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众多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必须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

  (来源:编译自德国《莱茵邮报》)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