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区经济】德国杜伊斯堡的终结者、钢铁侠和变形金刚
2018/03/09

  1958年,德国作家波尔(Heinrich Boll)曾这样形容鲁尔区:“这里有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比比皆是的焦炭厂冒着黑烟,铸造厂排出红褐色的滚滚污水,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令人呛鼻,户外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层黑灰。穿着洁白衣物出门,半天便成为灰色。绿草如茵的家园,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煤炭终结者

  2018年,鲁尔区的最后一个石煤矿Prosper-Haniel将被关闭,德国的采煤业将彻底结束。同年3月,位于鲁尔区心脏杜伊斯堡市Hochfeld区的发电厂Heizkraftwerk I将永久性停产,德国的煤炭发电成将为历史。

  曾经的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被称为“德国的工业心脏”,采矿、炼焦、炼钢、机械制造、能源、纺织和化工业极为发达。20世纪,鲁尔区煤炭和钢铁成为德国崛起的重要工业后盾。

  一条沿着莱茵河和利珀河布局的世界工业城市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污染。一个属于煤炭巨人的时代将宣布终结。

  二、钢铁侠的困境

  2017年9月,钢铁巨擘蒂森克虏伯宣布与印度塔塔钢铁达成合并初步协议,希望借此解决中国钢铁冲击带来的产能过剩。这意味着蒂森克虏伯正计划逐渐从钢铁行业中撤出。如果合并成功,这必将给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杜伊斯堡带来产业结构影响。

  全球的工业布局出现巨大转变,新型的生产和环保技术的不断涌现,往昔那些显赫的传统工业之都,再也不能成为国力的象征。严重的功能衰退和竞争优势丧失是其面临的困境。钢铁时代的终结还是未知数。

  三、转型中的“变形金钢”

  杜伊斯堡市长林克市长曾说,杜伊斯堡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我们能够应对这个城市和地区新的结构性变化。毕竟,杜伊斯堡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它可以改变结构。

  困境中的鲁尔区寻求转型, 为抵御自身衰弱而抗争着。杜伊斯堡,欧洲的钢铁之都,自上世纪中叶开始了改革之路。

  ——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最大的内陆港口,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都是杜伊斯堡发展物流业的优势。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杜伊斯堡在中国名声鹊起。

  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汉欧、义新欧都把杜伊斯堡作为欧洲西部最重要节点。每周有约30班中欧班列往返于杜伊斯堡与中国。

  与此同时,杜伊斯堡正在进一步扩大与来自中国的全球化公司的关系。中国资本越来越看好杜伊斯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落户在杜伊斯堡。

  ——数字化转型

  2018年1月,杜伊斯堡市宣布与华为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双方计划将杜伊斯堡打造成为西欧地区的创新和数字化模范城市。

  如在公共领域中扩大WLAN网络,为学校提供智能教室,为城市提供智能路灯、智能交通管理和供电网络,以及便民的智能电子政务系统的解决方案等。

  同时,杜伊斯堡市也希望和中国企业合作,利用数字化促进计划中的南部校园Wedau的建设。在那里,一个有吸引力的住宅区将建在A3和A59之间的铁路站点上,而在北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也将扩建。

  ——IT业蓬勃发展

  2017年12月,杜伊斯堡Krandikom公司与20家成员公司主持成立了新的“杜伊斯堡经济协会”。

  1995年,亚历山大•克兰基创立了通信机构Krankikom。当时只有一个办公桌和两台电脑。今天,Krankikom在现代化的杜伊斯堡内港拥有约120人的员工,办公面积达2000平方米,员工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

  itmotive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Horst-Dieter Deelmann记得公司2001年的成立,从三名员工开始,从此一直在扩张。今天,约100名IT专家正在位于杜伊斯堡-格罗斯鲍姆的公司总部。他们致力于开发汽车,钢铁,机械工程,化学/制药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的数字解决方案,以优化和提高公司销售和生产流程效率。如今,itmotive的合作伙伴包括博世、西门子、戴姆勒和克虏伯公司等。

  杜伊斯堡市经济促进局局长莫雨勒(Ralf Meurer)表示:“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改变了行动领域:创新,基于数据的知识的管理和充满活力的创业是商业竞争的核心。”

  杜伊斯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物流、高科技和数字化等新经济也孕育而生,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又重新回来了。未来,一个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杜伊斯堡已经可以预见。

  (摘编自杜伊斯堡市经促局网站)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