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威州在德国的位置
北威州州旗
北威州州徽
一、北威州简况
(一)北威州全称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位于德国西部、欧洲腹地,西与比利时、荷兰接壤。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德国国土面积的9.5%,相当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总和;人口1792.6万,占德国总人口数的21.56%,是德国人口最多、最稠密的联邦州。州首府系杜塞尔多夫市,德国十大城市中该州占据4席(杜塞尔多夫、科隆、多特蒙德、埃森)。
(二)在德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鲁尔区位于北威州境内。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等,形成独特的“鲁尔城市集群”。该区富含煤炭、铁矿等资源,为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大力扶持下,鲁尔区从原来的“煤钢中心”逐步转型为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区。
(三)在2022年5月举行的北威州州选中,基督教民主联盟继续成为最大党,进入州议会的其它政党还有社民党、绿党、自民党、选择党,州议会议长为安德烈·库帕 (André Kuper,基民盟)。目前州政府由基民盟和绿党组成的“黑绿”联盟联合执政,现任州长亨德里克·于斯特(Hendrik Wüst,基民盟),副州长莫娜·诺伊鲍尔(Mona Neubaur,绿党)。
二、北威州在德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一)国内生产总值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7332.57亿欧元,同比增长5.48%,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54%、欧盟的5.08%,接近荷兰全国总值、中国的4.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万欧元。如果北威州以单独个体参与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2020年位列全球第18位。除机械制造、汽车、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外,北威州的新媒体、生物、医疗健康、通信、物流、新材料等领域在欧盟都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对外贸易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北威州2021年进出口总额约4647.62亿欧元,同比增长17.12%,占全德(25788.32亿欧元)的18.02%,位列德国十六个联邦州首位。其中出口额2019.17亿欧元,同比增长14.59%,仅次于巴符州(2213.49亿欧元)位列第二,占德国出口总额(13756.58亿欧元)的14.68%,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学制品、机械、金属、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设备;进口额2628.45亿欧元,同比增长19.15%,位列第一,占德国进口总额(12031.74亿欧元)的21.85%,主要进口产品为数据处理设备、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制品、金属、机械。
(三)居民购买力在各联邦州中名列前茅。以州府杜塞尔多夫为圆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1.6亿消费者,是欧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拥有欧盟近半购买力。
(四)吸引外国投资和海外投资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德国21.6%的外企企业落户在北威州,有约20000家外国企业。外资企业共创造了130多万的就业岗位。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和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下2021年在北威州落户或扩建的外国企业458家,是北威州有纪录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新高,占全德(1806个)的25.4%,同比增长12%,增幅高于整个德国(+7%)和全球(+11%);预计由此新增14000多个工作岗位,也创历史峰值。德国近四分之一直接投资流向北威州。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Di杂志“欧洲未来城市和地区2020/2021”排名显示,北威州在“欧洲最佳投资地区”排名中名列前茅,在“对外投资战略”单项排名中位居榜首。
(五)重要企业在有关榜单上占比在各联邦州中名列前茅。在2021年8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有27家德企上榜,其中总部在北威州有6家,分别是德国电信、德国邮政敦豪集团、意昂集团、拜耳集团、蒂森克虏伯、麦德龙集团;其中3家跻身世界200强企业之列,全德共有11家。在德国销售额50强企业中,北威州占据18席。在德国40强贸易企业中,Aldi、麦德龙、Rewe等13家总部位于北威州。作为德国最多家族企业所在地,包括贝塔斯曼、汉高在内的北威州1195家家族企业创造了逾5千万年销售额,占全德家族企业25.5%,居各联邦州首位。
三、北威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设施、产业及人文等资源富集的基础性优势
(一)北威州是欧洲的门户
北威州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州内的杜伊斯堡港是通江达海的世界最大内河港,也是欧洲最重要的货物集散高地之一。该州高速公路、铁道和水路网络四通八达。共有445条国内外直飞航线。杜塞尔多夫机场是德国第三大机场,科隆-波恩机场是德国第三大货运空港。该州还拥有2200公里高速公路、17600公里联邦或州级公路,与欧洲远程公路网络连接便捷。该州拥有德国最稠密的轨道交通网络,是德国高铁网络最重要的节点,其中科隆是欧洲火车班次最多的火车站。
(二)北威州是德国工业腹地
2020年北威州10559家工业企业创造了约3217亿欧元营业额,占全德18.2%。机械制造行业是北威州最大的行业雇主,创造了20多万的就业岗位(占德国19.0%)。就业人数中有19.7%从事第二产业。北威州的鲁尔都市区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工业区,这里既有世界级的大型工业企业,也有数十家在其业务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小型工业企业。
(三)北威州是德国享誉世界的研发基地
拥有70所高校、12所马普研究所、14所弗朗霍夫研究所、9家莱布尼茨研究联合会分所和42个科研中心及技术园区。其中于利希科研中心、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中心、欧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ceasar)等科研机构享誉国际。亚琛工业大学、波恩大学入选德国“精英大学”。
(四)北威州是德国重要的年轻学术骨干培养基地
截止2020/21学期,共约77万名注册大学生,约占德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4%。超过10万名海外留学生(约占全部大学生比例13.2%)在北威州深造,学习4000多个不同的专业。
(五)北威州是德国首选物流集散地之一
德国25大物流集团中有9家总部设在北威州。全德四分之一的物流中心位于北威州。北威州24000家物流企业,共34.85万名员工,销售额680亿欧元,算上工业和贸易企业内部负责物流工作的员工,共有712.0万名员工从事物流行业。弗劳恩霍夫材料流和物流研究所(IML)位于多特蒙德,是世界上物流行业最大的科研机构。
(六)北威州是德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历史看,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所在地,经过近30年不懈努力,该州成功完成从煤、钢工业区到现代化工业、科研和服务性区域的结构性变革。该州在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治理,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环境治理进程不仅使北威州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也使环保产业成为该州支柱产业之一。
从未来看,该州在德国“工业4.0”战略和数字化进程中发挥领先带头作用。率先成立多个工业4.0尖端技术研发集群及技术相关联合体,规模与科研实力在德首屈一指。德国政府为“工业4.0”战略投资2亿欧元(时长5年),其中4000万欧元投向东威斯特法伦-利佩集群(OWL)。2015年,OWL同多特蒙德、亚琛共同当选全德首批5家中小企业“工业4.0中心”之一。近年来,该州制定“州信息通讯技术2020路线图”,稳步推进智能物理系统、智能电网和物联网建设,决定至2020年投资6.4亿欧元用于数字化建设。北威州还是全德最佳数字经济的地区平台之一。其有效的数字经济平台搭建了初创企业、中小企企业和大型集团之间的合作的桥梁
(七)北威州是德国最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
北威州每年举办近百场世界级展会,吸引600万人次参展(新冠疫情前数据)。印刷设备、船舶制造、食品、摄影器材、医疗器械、焊接切割技术、安全设备等60多家国际性主导展会落户于此。杜塞尔多夫、科隆、多特蒙德、埃森均是国际著名的重要展会城市。
(八)北威州文化产业发达
全州共有近700座非营利性博物馆,年参观人数近1500万(新冠疫情前数据)。拥有六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科隆大教堂、亚琛大教堂、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奥古斯都堡、猎趣园、科尔维城堡与下日耳曼界墙。埃森市被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首都。州府杜塞尔多夫是享誉世界的文创产业之乡。
四、北威州在德国发展对华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北威州在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方面走在前列
(1)北威州业已成为中欧班列在欧洲西部的一个最重要节点。一是扩容增效成果显著。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高的重要节点之一。根据杜伊斯堡港务集团(duisport)2022年4月25日发布的信息,2021年,杜伊斯堡港共开行中欧班列2800多列,同比增长12%,标箱数量增长26%,去回程利用都更充分,平均每周抵离约60列,高峰期超过70列。2022年7月,中欧班列(重庆)第一万列重箱折列行抵杜伊斯堡,是首条累计重箱折列破万的中欧班列线路。二是辐射版图持续扩大。随着中欧班列的线路和功能不断延伸拓展,横贯欧亚的国际物流“新动脉”正在形成。例如,中欧班列(重庆)自杜伊斯堡返渝后,向东可通过与长江黄金水道的铁水联运,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实现有效贯通;向南可通过常态化开行的渝新欧中越/中老(泰)货运班列以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铁海联运抵达越南、老挝、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铁路“欧洲-重庆-东南亚”全程供应链“一站式”双向互联互通实现“一带”和“一路”的无缝衔接。2021年,中欧班列开通了杜伊斯堡至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新线路,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北威州企业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合作方面一马当先。杜伊斯堡港务集团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心,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关人士指出,德国杜伊斯堡港作为首个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欧洲企业,构成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二)北威州日益成为中德开放和创新合作的一个强大支点
(1)北威州是全德对华贸易和双向投资“双料冠军”。2021年,北威州与中国(不含港澳台)双边贸易额为479.84亿欧元,同比增长9.01%,占德国对华货物贸易总额(2459.26亿欧元)的19.51%,中国仅次于荷兰是北威州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对华出口118.38亿欧元,同比下降2.01%,占德国对华出口额(1036.90亿欧元)的11.42%,仅次于巴符州、巴伐利亚州位居第三,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化学制品、电气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医药制品等,中国是北威州第五大出口目的国,位列荷、法、美、比之后,较2020年下降两位;自华进口361.46亿欧元,同比增长13.18%,占德国自华进口额(1422.36亿欧元)的25.41%,居16个联邦州首位,主要进口商品为数据处理设备、电气设备、机械、化学制品、服装等,中国继续保持北威州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荷兰。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和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数据显示,2021年在北威州落户或扩建的中国(含港澳台)项目数69个,较2020年的88个明显回落22%,占全德(149个项目,-12%)的46.3%;随后是荷兰56个(+47%),土耳其49个(-22%),美国47个(+27%),英国30个(+114%)。中国项目新增工作岗位2362个,较2020年的1203个几近翻番(+96.3%),仅次于美国3038个(+19.3%);随后是加拿大1755个,荷兰1695个,挪威767个,土耳其596个。目前,北威州有2700多家企业在华投资或设立代表处;在北威州的中国企业机构超过1200家,居各州首位。
2021年6月28日,小米荣膺北威州经济部和国际商务署共同颁发的2021年度“北威州投资奖”,继三一(2009年)、徐工(2013年)、华为(2014年)、株洲钻石切削(2015年)、延锋汽车饰件(2018年)后成为第6家获奖中企。
(2)北威州正在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热土。目前,双方正在更多以科技创新引领合作,着力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未来产业领域共同做大蛋糕、做大产业、做大市场。例如,华为业已成为总部位于波恩的德国电信最大外国合作伙伴,并正与杜伊斯堡市携手在当地打造智慧城市样板。
(三)北威州是中德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高地之一
据德方统计,北威州是中国在德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中资企业最集中地区,近3.6万名华侨华人在该州居住生活,占全德华侨华人四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该州留学人员总数约为1.1万,其中在州内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为9494名,约占在德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国和北威州友城关系已逾20对,建立了200多个高校合作项目和40多个校际伙伴关系,设有4所孔子学院。近年来,业已成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盛事之一的“中国节”等人文交流传统品牌焕发全新活力。自2018年起,莱茵兰地区三大重要城市杜塞尔多夫、科隆、杜伊斯堡开始联合与轮流举办中国节(因新冠疫情一度于2020、2021年暂停,2022年重新恢复举办),这一创新举措是中国同三市友好关系不断深化的结晶,中国节的崭新未来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