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北威州简介(2024年12月)

北威州在德国的位置

北威州州旗

北威州州徽


  一、北威州简况    

(一)北威州全称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位于德国西部、欧洲腹地,西与比利时、荷兰接壤。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德国国土面积的9.5%,相当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总和;人口1819万,占德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是德国人口最多、最稠密的联邦州。州首府系杜塞尔多夫市,德国十大城市中该州占据4席(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埃森)。 

(二)在德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鲁尔区位于北威州境内。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等,形成独特的“鲁尔城市集群”。该区富含煤炭、铁矿等资源,为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大力扶持下,鲁尔区从原来的“煤钢中心”逐步转型为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区。  

(三)在2022年5月举行的北威州州选中,基督教民主联盟继续成为最大党,进入州议会的其它政党还有社民党、绿党、自民党、选择党,州议会议长为安德烈·库帕 (André Kuper,基民盟)。目前州政府由基民盟和绿党组成的“黑绿”联盟联合执政,现任州长亨德里克·于斯特(Hendrik Wüst,基民盟),副州长莫娜·诺伊鲍尔(Mona Neubaur,绿党)。 


    二、北威州在德国具有重要地位  

(一)国内生产总值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8391亿欧元,同比下降1%,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4%、欧盟的4.5%,接近荷兰全国总值、中国的4.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4万欧元。除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外,北威州的生物医疗、数字通信、氢能、物流、新材料等领域在欧盟具有较强竞争力。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农业0.8%,工业27%,服务业72.2%。

近两年,北威州乃至全德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显著增大。在2023年下降1%的基础上,2024年上半年该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1%、略好于全德水平(-0.2%),低于此前增长0.8%的预期。2023年全年通胀率达5.6%、较2022年的7.1%有回落,至2024年9月已迅速回落至1.5%,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较2022年2月上涨12.4%。2022年全年破产企业3783家,2023年增加到4572家(+20.9%),2024年上半年破产2712家(+25.6%)。失业率至2024年9月攀升至7.6%,高于全德的5.9%,15-65岁人群就业率74.7%,其中有移民背景的就业人口占比高达28.4%。

(二)对外贸易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北威州2023年进出口总额约5201.4亿欧元,同比下降5.8%,占全德(29639.95亿欧元)的17.5%,位列德国十六个联邦州首位。其中出口额2315.5亿欧元,同比下降2.4%,仅次于巴符州位列第二,占德国出口总额(15900.2亿欧元)的14.6%,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化学制品、金属、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动物饲料;进口额2885.9亿欧元,同比下降8.4%,位列第一,占德国进口总额(13739.2亿欧元)的21%,主要进口产品为数据处理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化学制品、金属。

(三)居民购买力在各联邦州中名列前茅。以州府杜塞尔多夫为圆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1.6亿消费者,是欧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拥有欧盟近半购买力。

(四)吸引外国投资和海外投资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一。德国20.7%的外企企业落户在北威州,有约22000家外国企业。外资企业共创造了100多万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北威州吸引外资能力连续6年下降,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和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数据显示,2023年在北威州落户或扩建的外国企业733家,同比减少12%,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五)重要企业在有关榜单上占比在各联邦州中名列前茅。在2023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有30家德企上榜,其中总部在北威州有9家,分别是德国能源(Uniper)、意昂集团(E ON)、德国电信(Telekom)、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HL)、拜耳、蒂森克虏伯、莱因能源集团、汉莎和麦德龙;其中前4家跻身世界200强企业之列,全德共有12家。在德国50强企业中,北威州占据19席,包括贝塔斯曼、汉高等。在德国50强零售企业中,奥乐齐(Aldi)、麦德龙、Rewe等14家总部位于北威州。DAX40强企业中北威州占据10家。中小企业约70.2万家,构成了北威州的经济支柱,690家“隐形冠军”企业扎根于北威州,占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30%。德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家族企业设在北威州。


三、北威州具有优越的区位、设施、产业及人文等资源富集的基础性优势

(一)北威州是欧洲的门户

北威州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州内的杜伊斯堡港是通江达海的世界最大内河港,也是欧洲最重要的货物集散高地之一。该州高速公路、铁道和水路网络四通八达。杜塞尔多夫机场是德国第四大客运机场,科隆-波恩机场是德国第三大货运空港。该州还拥有2200公里高速公路、17600公里联邦或州级公路,与欧洲远程公路网络连接便捷。该州拥有德国最稠密的轨道交通网络,是德国高铁网络最重要的节点,其中科隆是德国前五大火车站之一。

(二)北威州是德国工业腹地之一

2022年北威州工业企业创造了约4111亿欧元营业额。机械制造行业是北威州最大的行业雇主,创造了19.5万的就业岗位(占德国19.4%)。就业人数中有19.7%从事第二产业。北威州的鲁尔都市区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工业区之一,这里既有世界级的大型工业企业,也有数十家在其业务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的小型工业企业。

(三)北威州是德国享誉世界的研发基地

拥有67所高校、12所马普研究所、16所弗朗霍夫研究所、10家莱布尼茨研究联合会分所和60多个科研中心及技术园区。其中于利希科研中心、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中心、欧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ceasar)等科研机构享誉国际。亚琛工业大学、波恩大学入选德国“精英大学”。

(四)北威州是德国重要的年轻学术骨干培养基地

截止2021/22冬季学期,共约75.6万名注册大学生,约占德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5.9%。超过10.4万名海外留学生(约占全部大学生比例13.6%)在北威州深造,学习4700多个不同的专业。

(五)北威州是德国首选物流集散地之一

德国25大物流集团中有9家总部设在北威州。全德四分之一的物流中心位于北威州。北威州24000家物流企业,共38.8万名员工。弗劳恩霍夫材料流和物流研究所(IML)位于多特蒙德,是世界上物流行业最大的科研机构。

(六)北威州是德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从历史看,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所在地,经过近30年不懈努力,该州成功完成从煤、钢工业区到现代化工业、科研和服务性区域的结构性变革。该州在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治理,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环境治理进程不仅使北威州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也使环保产业成为该州支柱产业之一。

从未来看,该州近年来在德国“工业4.0”战略和数字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率先成立多个尖端技术研发集群及技术相关联合体,规模与科研实力处于前列。联邦政府为“工业4.0”的2亿欧元战略投资其中4000万欧元投向东威斯特法伦-利佩集群(OWL)。2015年,OWL同多特蒙德、亚琛共同当选全德首批5家中小企业“工业4.0中心”之一。北威州还是全德最佳数字经济的地区平台之一。其有效的数字经济平台搭建了初创企业、中小企企业和大型集团之间的合作的桥梁。目前,德无线通讯和信息产业中三分之一来自北威州,五分之一初创企业位于北威州。

近年来,该州还大力推动以节能减排为主的新能源转型升级,蒂森克虏伯集团于2023年启动将其位于杜伊斯堡市的厂区改建为世界首个氢能炼钢基地、并计划于2045年实现集团炼钢“净零排放”,欧盟委员会已于时年7月批准德联邦政府及北威州政府为该项目提供高达20亿欧元的补贴,系北威州史上最大单笔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受生产成本压力影响,该项目能否如期完成尚待时间考验。

(七)北威州是德国最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

北威州每年举办一百多场世界级展会,如anuga、boot、drupa、MEDICA等,吸引600万人次参展,展览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杜塞尔多夫、科隆、多特蒙德、埃森均是国际著名的重要展会城市。

(八)北威州文化产业发达

全州共有逾1000家博物馆、170个演出场地、12个自然公园,每年接待34万游客。拥有五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科隆大教堂、亚琛大教堂、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布吕尔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科尔维修道院与下日耳曼界墙。


    四、北威州在德国发展对华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北威州在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方面走在前列

(1)北威州业已成为中欧班列在欧洲西部的一个最重要节点。一是扩容增效成果显著。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高的重要节点之一。今年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中国20多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中德间总量的四分之三,目前每周有约30趟班列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中国。2022年7月,中欧班列(重庆)第一万列重箱折列行抵杜伊斯堡,是首条累计重箱折列破万的中欧班列线路。2022年11月,首趟“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自西安始发行抵杜伊斯堡,开启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跨入“十日达”的新阶段,截至2024年9月每周开行的17列“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中,14列是抵离杜伊斯堡。2024年12月,累计发车的第10万列中欧班列正是行抵杜伊斯堡。二是辐射版图持续扩大。随着中欧班列的线路和功能不断延伸拓展,横贯欧亚的国际物流“新动脉”正在形成。例如,中欧班列(重庆)自杜伊斯堡返渝后,向东可通过与长江黄金水道的铁水联运,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实现有效贯通;向南可通过常态化开行的渝新欧中越/中老(泰)货运班列以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铁海联运抵达越南、老挝、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铁路“欧洲-重庆-东南亚”全程供应链“一站式”双向互联互通实现“一带”和“一路”的无缝衔接。

(2)北威州企业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合作方面一马当先。杜伊斯堡港务集团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以“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心,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关人士指出,德国杜伊斯堡港作为首个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欧洲企业,构成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二)北威州是中德开放合作的一个强大支点

北威州是全德对华贸易和双向投资重要腹地。2023年,北威州与中国(不含港澳台)双边贸易额为450亿欧元,同比下降16.5%,占德国对华货物贸易总额(2544.9亿欧元)的17.7%,仅次于巴伐利亚州位居第二中国仅次于荷兰是北威州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对华出口100亿欧元,同比下降13.9%,占德国对华出口额的10.3%,仅次于巴符州、巴伐利亚州位居第三,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化学制品、数据处理设备、电气设备、医药制品等,中国是北威州第八大出口目的国,位列荷、法、美、比、波、意、奥之后,较2022年下降三位;自华进口350亿欧元,同比下降17.2%,占德国自华进口额的22.3%,居16个联邦州首位,主要进口商品为数据处理设备、电气设备、机械、服装、金属制品等,中国继续保持北威州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荷兰。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和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数据显示,2023年在北威州落户或扩建的中国(含港澳台)项目数逆势增长达到51个,较2022年的68个略有减少,占全德(99个项目,+16%)的52%,连续数年是北威州最重要的新增投资来源国。目前,北威州有2700多家企业在华投资或设立代表处;在北威州的中国企业机构约1100家,居各州首位、全德近半,为北威州创造15000个工作岗位。

2021年6月28日,小米荣膺北威州经济部和国际商务署共同颁发的2021年度“北威州投资奖”,继三一(2009年)、徐工(2013年)、华为(2014年)、株洲钻石切削(2015年)、延锋汽车饰件(2018年)后成为第6家获奖中企。

(三)北威州是中德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高地之一

据德方统计,北威州是中国在德华侨华人、留学生和中资企业最集中地区,近3.6万中国公民在该州居住生活,华侨华人总数约6万,占全德华侨华人四分之一。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该州留学人员总数约为1.3万,约占在德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国和北威州友城关系已逾20对,建立了200多个高校合作项目和40多个校际伙伴关系,设有4所孔子学院。

推荐给朋友: